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 后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最终还是保持缄默,因为担心自己知道的其实也算肤浅。只不过看到方质疑《三重门》非韩寒所写,还是觉得方太过荒唐,文学创作焉能从逻辑上分析谁能不能写出,应该是谁写而不可能是谁写?得看内容,《三重门》讲述了一个高中生的成长和情感故事,显然就是韩寒曾经经历的生活,而且行文表达整体还算青涩稚嫩,去质疑这部作品显然是可笑至极。不只韩寒,几乎所有我认识的青春作家的长篇小说处女作都是他们的“自传”,或多或少都有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因为这样的故事最容易写,内心深处也最愿意表达。

    我也不例外。2004年,在创作了大量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后,我开始撰写第一部长篇小说《那时年少》,将自己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还有大学毕业前后几年的时光用文字认真记录了下来。这部小说虽然缺点甚多,但因为情感真挚,情绪饱满,加上内容独特,一直在我内心深处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5

    只是一名写作者不可能永远去写自己的生活,小说毕竟是一门虚构的艺术,创作真正的快感在于创造,而长篇小说的创造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饱满的情绪只是一个基础,人物塑造、情节架构、表达方式等都对写作者构成极大的挑战,克服这些挑战再去创作,就能收获不一样的快感。而最最重要的还是价值观的体现,没错,价值观是小说的灵魂,很难想象,一部没有价值观的小说可以广为流传。打动人不是什么难事,狗血情节永远有人消费,但唯独价值观才是刻在读者内心的烙印,因为我们活着,其实就是在找寻一个信仰,而文学的信仰就是其价值观。

    这些道理,我是随着生活经历的增加,逐一体悟感知的,并且无论是面对生活还是创作,都变得慎重起来,少年轻狂有其美丽,中年老成也有其风景,且行且悟,且悟且珍惜。

    不管如何,我开始从更深层次去领悟创作,并且享受不一样的创作快感,排兵布阵是其表,布道而讲是内核,我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都化入笔下的故事,让那些人物去上演他们自己的悲欢离合。

    《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就是在这种状态下的产物,也是我自己最为满意的一部作品。

    6

    《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讲述了以苏杨为首的几位大学生毕业前后的故事,有爱情,有友情,有挫折,有奋斗,更有成长。书中的几位人物代表着各个类型的大学生,他们的故事也大体反映了现在草根毕业生的几种人生轨迹,

    只是更为戏剧化。

    然而这些还只是表象。

    还是得回到价值观上,从书名来看,似乎比较悲观,然而这也正是现实写照,除了吸引眼球,小说真正想表达的还是:奋斗改变命运。没错,这才是我想通过这部小说最想表达的观念。在这个悲催的年代,在残酷的现实世界里,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一名草根80后,你可以什么都没有,没有技术经验,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原始资金,没有相貌美色,没有巧舌如簧,没有人脉气场,哪怕你真的是一无所有,但只要有一颗奋斗的心,并且真的能持之以恒为梦想而奋斗,你就一定会有成功的明天。

    我不认为这是虚空的说教,因为我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十年前我大学毕业,傻小子一个走进社会,悲哀地发现自己真的一无所有,几年大学所学的专业技能压根儿无法支撑我的生活,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所幸对成功的追求一直没有懈怠,一步一个脚印,奋斗至今,虽然生活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却依然不敢放弃努力,只为了更灿烂的未来。

    因此,如果这部作品可以让一些读者朋友在看完之后获得一些信心,拥有一些奋斗的动力,那么作为作者,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当然小说里也不是没有悲观的色彩,其中的爱情挺让人绝望,不管你爱或不爱,真情还是假意,最终的结果似乎都一样,那就是分离。

    为什么会这样?我不知道,对于爱情的悲观和绝望,这么多年,一如既往。

    一草2012年1月30日星期一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