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0章 豪霸雄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然不甚激烈,却清楚的传达了一个信息:大王爷的所作所为没有让父皇满意!现如今已是深夜,父皇面前之有兄弟二人,分明就是要准备立太子的前兆,父皇已经申饬了大哥,那剩下的……

    朱高炽很恭谨的上前一步:“儿臣恭领父皇教诲!”

    看到朱高煦,朱棣眼中的慈爱之意更浓:“煦儿你为人豪爽,做事不拘小节,这一点很象朕,也深为朕之所喜。尤其是你侍母以至孝,朕都看在眼中……”

    朱棣和徐皇后也算是患难夫妻,夫妇二人感情极睦。朱高煦经常找各种借口往后宫跑,这一点比事务繁杂的大王爷朱高炽要强的多。

    “煦儿你在京中耽搁了几年,不如你兄长的经营。其实在朕的眼中,你们两个有多大的实力并不是很重要,只要朕愿意,随时可以让你们当中的任何一个更加强大。”朱棣毫不顾忌的说着不该说的话:“但是你这个人做事太过于急躁,脾气也忒多暴戾,不是个能成大事的……”

    “不能成大事”这样的评语在一般的百姓之家也不算个什么,但是在皇家却是至关重要。朱棣这么一说,基本就断送了汉王朱高煦成为太子的可能——一个不能成大事的太子,还有个屁用?

    朱高煦心中如起了一层寒冰,不由自主的想偏过脑袋看看林三洪,希望林三洪能在这个最为关键的时候为自己说几句好话。旋即想到林三洪也帮不上自己,立刻低下脑袋。

    “煦儿你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你是个肯做实事不在乎虚名的。现如今我大明缺少的就你这种人,只要你踏踏实实做事情,一切都有可能。”

    “一切都有可能”是什么意思?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清楚。

    朱高煦大喜过望,跪倒在地:“儿臣素来急躁,恳请父皇时时垂讯……”

    朱棣似乎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垂讯什么,也不接朱高煦的话头,而是自顾自的说道:“按说新朝已经定,也该立下储君。朕之子嗣当中,唯有你二人可堪大用。但你二人各有缺陷,朕亦是犹豫不决。炽儿久有功绩,而这次的湖广之事虽是林三洪的首功,可也会安到煦儿的头上。从声望上说,你们二人差不多也算是平了。如今朕再给你们一个做公平之争的机会,自今日起,你们二人都会领到差使,各自去做,不管是谁只要做的好了,朕会看在眼中,以后嘛,也不必朕多言,你们都知道的。”

    朱棣继续说道:“炽儿手下有个姚师傅,不过朕可以提前告诉你,姚广孝早已有了功成身退之意,在这件事情上,朕稍一点拨,姚广孝会知道怎么做的。只要朕给了你差使,他不会再帮你,你可明白?”

    “儿臣明白。”

    “还有煦儿,你也莫说自己根基浅薄,因为这一次朕对你兄弟二人绝对公平。林三洪是个人才,也是你的患难之人,不过这一次你用他不上了。在削藩之事未彻底解决之前,朕不会在启用此人。”

    朱棣从书案上取过两封早已准备妥当的密札,分别交给朱高炽和朱高煦:“这是你们新的差事,用心去做吧。朕只告诉你们一句,如今日这般的谈话,是你我父子之间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以后绝对不会再有。我想看看你们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切不可投机取巧。”

    “是!”

    兄弟二人很仔细的把密札揣进怀中,知道这密札里头就是父亲的考验,兄弟二人的比拼终于从地下转为公开。

    “你们兄弟二人各自做各自的,若是互相攻击互相拆台,朕……”朱棣很不客气的说道:“无论是谁,朕容你们不得,去吧!”

    大王爷朱高炽很恭敬的告退,汉王朱高炽看了林三洪一眼,也很知趣的退了出去。

    内书房中仅余朱棣和林三洪二人。

    如刚才这般谈话,就算是亲如父子者,也不会有几次,绝对不适合有外人在场。朱棣更不是什么昏庸无能之辈,故意让林三洪听着这些话,一定是事出有因。

    到底是因为什么朱棣才让自己旁听?林三洪不敢问。

    眼看着两个皇子已经退下,朱棣却独独把自己留下,很明显是有话要说,要说什么?林三洪还是不敢问。

    眼下这种情况,只有老老实实跪在地上,等候朱棣开口。

    偏偏朱棣一点也没有开口的意识,反而是慢悠悠的上了床榻,翻看书案上的奏章,不时用朱笔留下批文。

    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林三洪的腿都跪的没有了知觉,朱棣还在慢悠悠的批阅奏章,一点也没有要和林三洪说话的意思。

    过了好大一会子,朱棣似已疲惫,舒展一下腰身说道:“灯该剪了。”

    立刻就有宫人进来,取下纱笼剪去灯花,书房中顿时光明大作。宫人把所有的烛火都侍弄了,这才躬身退下。

    朱棣看着跪着的林三洪,终于开口说道:“林三洪。”

    “罪臣在。”

    “你给朕老老实实的回答,你对朕有多少忠心?”

    这话问的可够重的,言外之意就是说林三洪没有多少忠诚之心,这层意思林三洪听的出来。

    “罪臣愿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以报天恩之万一”这样的言辞几乎立刻就要脱口而出,但是话都口边,却晓得这么说完全就是废话,说了也等于没有说。

    朱棣身为大明天子,同样的话语也不知道一天要听多少次。在如此深夜,外臣还留在宫内,本身就已于体制不合,朱棣不可能是为了听几句大表忠心的废话。

    林三洪心如电转仔细的斟酌措辞,而上边的朱棣似乎也不着急,继续批阅各色文书。

    过了足足有半盏热茶的工夫,林三洪才万分小心的说道:“哲君箕子侍商纣以极忠,终无力回天。魏郑国直言进谏屡犯天颜,却有贞观之治。臣不敢自比血诚无双的哲君,也没有胆量做直言进谏的魏征。只好努力做出一点事情,忠于不忠万岁自然慧眼如炬!”

    这话说的很滑头,用箕子和魏征的典故来为自己开脱,其实是把皮球踢给了朱棣。

    我忠心不忠心,就要看你是商纣王还是唐太宗了。

    果然没有出乎林三洪的预料,朱棣并没有大发雷霆恼怒万分,而是饶有兴致的问道:“那你说,朕是商纣王那样的昏君还是唐太宗那样的明主?”

    要是平日里,林三洪绝对没有说这种话的胆量。朱棣的脾气他是知道的,动辄杀人,绝对不是什么宽仁之人。

    可今天不一样,今天晚上的情形摆明就是有重要的话题,绝对不能一味逢迎,而是要拿出点真东西来——朱棣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说朱棣是商纣王之类的昏君,就算脑袋没有立刻搬家,估计也活不过三天两后晌。可要是说朱棣是唐太宗那样的明主,估计朱棣自己都不相信,要是旁人在这个时候就真的抓瞎了。

    可林三洪不是旁人,领先这个时代几百年的眼光可以恰大好处的发挥功用。朱棣是什么样的君王恐怕没有人比林三洪更清楚了。

    “陛下断然不是商纣之昏,亦无唐宗之仁。”林三洪唯恐触怒了朱棣,赶紧街口说道:“陛下乃是豪霸雄主!”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朱棣这个人确实有很多污点,但是绝对当得起“豪霸雄主”这个评语。

    形容一个皇帝,要么就是昏君要么就是明主,朱棣还是头一次听到“豪霸雄主”这样的评价,先是一愣,旋即哈哈大笑:“豪霸雄主!豪霸雄主!说的好,朕知道你这个是阿谀之词,不过朕确实喜欢,起来吧。”

    林三洪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偷偷抹了把冷汗暗自庆幸:看来这一记马屁果然拍对了地方。

    朱棣的皇位是从侄儿手中夺过来的,以藩王的身份篡位,要是说什么千古明君就等于是一个耳光抽在他的脸上。自登记以来,朱棣杀了多少大臣,又有多少人头落地,恐怕他自己都算不清楚了,更加谈不上什么宽仁二字。

    只有说是豪霸雄主才行。

    这个时候,就要趁热打铁,林三洪带着明显的奉承语气说道:“刚才罪臣闻得万岁之言,知万岁要看千古未闻的基业,展万代不拔的宏图。元朝虽已北遁,蒙古帝国实力尚存。若是陛下能够承得此等基业,岭北葱西,万里河山亿兆生灵俱为我大明所有,如此气势如此魄力,纵秦皇汉武亦拍马难及……”

    “行了,行了,你也别奉承了。”朱棣大笑着说道:“朕虽喜你的阿谀之词,可朕还没有糊涂,知道你这是在讨朕的喜欢。此下左右无人,说说正事吧。”

    “《大明国》书文出自你手,肯定你已有就成算,你是怎么想的,仔仔细细的说出来给朕听听……”

    “罪臣不敢妄言国家大事!”

    未来几百年的国策都定在《大明国》一文当中,书面上的东西还可以接着朱高煦的名义写出来。真要是商讨,也应该是朱棣和他手下的文成武将确定细节。一个小小的七品御史,还是个被各处官职的,在御书房里和皇帝说什么国策,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说出去都不会有人相信。

    “朕不是那种随便听信臣子之言的君主,你尽管说,朕还没有糊涂到要对你言听计从的地步,说吧。”

    林三洪舔了舔嘴唇,刚好为朱棣看到,唤了一声:“来人,赐茶。”

    谢过茶水之后,林三洪象征性的沾了沾嘴唇:“以罪臣愚见:自忽必烈立元以来,蒙古素为忽必烈子孙执掌。其实忽必烈系人马从元立国开始就已经失去了对其他蒙古汗国的真正掌控,所余者仅仅剩下蒙古本部号令各个汗国的象征意义……”

    元朝虽然是各个蒙古汗国的宗主,其实几个蒙古汗国之间早就不存在什么统属关系,谁也指挥不了谁,这种局面早已形成百年之久。但是忽必烈系黄金家族始终是蒙古各个汗国名义上的宗主,即便是在眼下,北元的实力远不如其他几个汗国,这种表面上的权威依然存在。

    “现如今忽必烈系已经式微,皇权屡屡为他人所夺,如今更是朝不保夕。既已如此,罪臣一愚之德以为,可以承认忽必烈系为蒙古正统,不管是用战争还用什么其他手段,只要降服了这一支,就等于是从名义上传承了蒙元的宗主权……”

    “朕亦有此意,你接着说吧。”

    “只要做到此点,我大明尽可以以雄厚国力击败几个微不足道的蒙古小部,宣扬蒙古正统之所在。等到时机成熟……”

    “各个击破是不是?”朱棣毕竟的皇帝,对于明帝国的情况远比林三洪这个外来客要清楚的多:“你也说过了,几个蒙古汗国实力不弱,我大明立国尚浅,远征异域恐难建功。朕知道你肯定有稳妥的想法,一并说出来吧,说的好了,朕会恕了你的罪。”

    看来朱棣是真想从自己肚子里掏出一点实实在在的东西了,到了这个时候,不露出点真本事也不行:“战争,尤其是直接动用刀兵,实为下下至策。”

    林三洪已经把话说的很婉转了,其实弦外之音就是:大明朝的实力自保绝对有富余,要是主动远征万里之外的蒙古汗国,恐怕就是力不从心了。

    “唐时臣突厥收拢右两道之举可以借鉴,以刀兵为辅,以中原雄厚人力财力为主,一点一点拖垮对手才是主要手段。蒙古入主中原之时,兵力何其强盛?蒙古铁骑纵横万里鲜有敌手,普天之下,闻蒙古兵至无不望风而降。然短短几十载之后,昔日强大无敌的蒙古铁骑就被各路义军打的左右难顾,何也?”

    当初的蒙古铁骑够厉害了吧?占地万里灭国百余,弹指之间可下一城,战力可以算是天下无双。然而仅仅过了几十年,到忽必烈征宋的时候,蒙古军队的战斗力就以可以察觉的速度迅速下滑,逼的忽必烈不得不大量使用汉人军队,耗时几十载才灭了风雨飘摇的残宋。到元朝后期,蒙古军队的战斗力连三成都没有剩下。

    林三洪口中的“义军”其实就是一帮子吃不上饭的流民,要不是顾忌到朱元璋也是义军,林三洪直接就用“乌合之众”这个词了。举着粗糙的武器的饥民就能打的蒙古军四下救火应接不暇。要不是因为各路义军互相攻击互相不服,元朝灭亡的速度还要提前。

    就是大明太祖朱元璋,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和各路义军互相攻打。

    蒙古人尤其是元军的战斗力为什么下降的如此迅速?

    “我中原繁盛之地,蒙古游牧之民,初得天下如乞丐如宝山。纸醉金迷已是必然,故而战力飞速下滑。”林三洪指着西北方向说道:“而其他蒙古汗国地处偏远,民贫地瘠,战斗力肯定没有下降太多,故而各个汗国远比元朝宗主更加持久。只要我朝输以锦绣,诱以享乐,蒙古汗国不然走上元朝的老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以外族统治土著的蒙古汗国本不事生产,不出二十年,必然严重依赖我朝。以我朝之锦绣换其战马皮革,以享乐换其衰败,即便不用大军征伐,其必自亡!”

    “深和朕意!”朱棣微微点头:“此为之一……好了,你说的不错,不过只能算是一个方面。具体的大局朕还要再做思量……”

    “朕也乏了,你下去吧。你闯了这么大的祸事,本该斩杀,不过朕怜你之才,特旨允你回家。至于官职暂时就不要想了。”

    “谢万岁天恩。”

    朱棣有点不耐烦的挥挥手:“告退吧,朕的年岁大了,熬不得夜,真的乏了,哎……”

    林三洪不敢再说什么,很小心的躬身告退……

    林三洪出去之后,已经“乏了”的朱棣立刻蹿了起来,敏捷的如同少年,脸上全都亢奋之色。捧着《大明国》书文左看右看,接连看了几遍也不忍释手,一遍又一遍的念叨着:“大明国!大明国!大明国即为天下,天下即为大明国,大明国之大即为天下之大……”

    “豪霸雄主!豪霸雄主!朕定要开辟万里河山,成千古未竞之业,以豪霸雄主之名留传史籍!”

    “好个大明国,好个豪霸雄主!”朱棣已经陷入一种莫名的兴奋状态,忍不住走下床来,劈手推开窗子,让清冽的夜风吹拂自己的脸面,浑如当年在北平遥望南方,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时辰,朱棣大呼一声:“来人,取山川图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