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5章 合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嬉笑怒骂大大咧咧的老郭永远的离开了大家。小郭也成了瓦图部落的首领,在最后的突围时刻,武家营的山民有四个殒命疆场,还有四个不同程度的挂了点彩。当初跟着林三洪一起出来的人们已经损失伤亡过半……

    这让林三洪等人情绪十分低落。

    这些山民可没有老郭那么豁达那么坦然,大家都是要吃饭要过日子的百姓,家里有老有小。转眼之间已经在草原上流落两年多将近三年,离家万里身在他乡,现如今一个个都穿上了蒙古长袍,说着蒙古话,骑射之术并不比真正的蒙古逊色。表面上看来,已经找不到蒙古人和汉人之间的巨大差异,可是每一个人心里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家!在和各部落的蒙古在一起的时候,虽然很受牧民们的尊重,就是那些部落首领也很客气的以“勇士”相称,可所有的这一切都无法抵御家的诱惑。

    尽管没有人提起,可林三洪看的出来,大家是真的想家了。

    “大武,二武,你们想家了没有?”

    两个武家营的年轻人憨憨的笑着:“跟着东家挺好,想什么家?出来的时候族中长者就吩咐了,一定要和东家在一起……”

    “被给我扯这个……”林三洪哈哈笑着打断了两个年轻人的话头。很直白的说道:“我都想家了,你们能不想。想家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想了就想了呗,有什么不好说的?我估摸着,咱们也快回去了。你们说说,回去之后咱们干点啥?”

    “能干啥?”大武是个憨厚的后生,厚厚的嘴唇一咧,挠着后脑勺说道:“东家做官我们当差,东家打仗我们当兵,还能有啥想的?”

    “不老实了吧?”林三洪故作轻松的捶了大武一拳:“这里又没有人,除了我就是几辈子在一起的老乡亲,给我念叨念叨你想过什么样的日子?”

    “那我就真说了哈……”大武遥望东南,仿佛那熟悉的家乡就在眼前,满怀向往的说道:“我看东家是个有本事的,可做官也不那么容易,自古伴君如伴虎,皇帝要是哪天不痛快了,咔嚓一下就要砍脑壳,实在划不来。东家现在领着三品的衔儿,追了个二等伯的爵位,虽说那是封给死人的,可也不低了。该琢磨琢磨过安稳日子了,东家要是还能回去,给咱们置办几墒好地,弄头牛再搭辆车,就我这身板,好好的干三年。就能起五间大瓦房,说不准……说不准会有哪家的好看女子瞧上我,娶过来做老婆,生几个娃娃出来,这一辈子也不算白活……”

    林三洪暗中留意众人的神色,发现大家都面带笑容微微点头,知道大家都和大武是一样的心思——人心思安了!

    “大武说的不错,我估摸着咱们爷们临阵脱逃的罪名也应该抵的差不多了吧?要是皇上还追着不放,我再走走别的门子。拼着受点罚吃点苦,只要保住了脑袋,也就知足了。”林三洪用小木棍挑着面前的篝火,象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一般:“大伙儿跟着我也没有少受苦,好几个乡亲殒命于此,不能让大家再和我一起冒险了。只要我的脑袋能保住,回去之后咱们就洗手歇脚好好的过日子。凭咱们爷们的本事,大富大贵不敢说,吃油穿绸不在话下……”

    武奉孝年纪要大一些,想的也更多:“林大人真的能放下大好前程弃官不做?以大人您的这点韬略这点胆魄,不出十年的功夫,官至一品位极人臣也不是很难吧?”

    “哈哈,一品就很大了么?我朝开国以来。超品的都有二十几个,哪一个是好死的?我这小命还想多活几年呢。”

    “大人说的在理,我朝官职越高,就越没有好下场。”

    因为没有外人,说话也就没有了忌讳,大家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自开国以来,无论是爵位极高还是实权在握,基本就没有几个是好死的。洪武年间,太祖皇帝一口气封了四十二个侯爵,又赏赐了二十多面“免死金牌”,那些个开国重臣本以为有了从龙之功可以公侯万代,可随着年岁的流逝,四十二个侯爵当中只有一个落了好下场——留下了全尸。那还是因为太祖皇帝把那个侯爵父子二人活活打死之后,忽然起了“一念之仁”,才留下囫囵尸首,这已经是最好的下场了。至于那些手里头攥着免死金牌的王公大臣,下场更加不堪,金牌还没有攥热乎呢,抄家、株连一应的罪名就下来了,死了多少人都算不过来了。

    在明初,官做的越大,掉脑袋的风险也就越大。在朱元璋父子二人的强势统治之下,不管怎么样结党都不管用,谁也无法和皇权抗争。至于后来的阉党、东林党成了气候,那已经是两百年之后的事情了。若是放在洪武或者永乐两朝,什么党也不管用,只要发现有影响皇权的可能,有多少脑袋都不够砍的。

    林三洪比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在这个时代做高官的危险程度。好在本意不是做官,既然种子已经撒播了下去,至于最后是长出一蓬乌七八糟的野草还是堪为栋梁之才的大树,那已经不是林三洪这个播种者所能够决定的了。

    这些日子以来,每隔几天就有一个部落加入联盟,部落联盟带着几十万人携带者大量的牛羊牲畜,各部落之间鸡犬相闻绵延数百里。如此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如同一股洪流,铺成一个巨大无比的扇面,朝着东南方向缓缓前进。

    各部的战兵和准战兵往来飞奔,维持着秩序,远处是部落联盟的骑兵,这些骑兵散开成一个更大弧形,保护着各自的族人……

    很多病老者在迁徙中死去,好在各部落的牧人已经习惯了严酷的生存环境,要不然光是这种大规模的迁徙就足以造成人口锐减。

    自大战之后,敌人似乎受到损失不小,并没有再派遣大队人马如影随形的穷追不舍。而是仅仅以少量的游骑保持一种骚扰的姿态,相当数量的军队则是和部落联盟保持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不远不近的威胁着……

    又过了几日,部落联盟的前置侦查队伍带回来一个让蒙古人纠结不已的消息:已经和大明帝国的军队取得了接触。

    当部落里的游骑兵带着两百多个大明武官过来的时候,各个部落的牧民都起了不小的骚动。

    虽然确确实实有向大明王朝求援的举动,但是旷日持久的战争让蒙古人对明朝的戒备之心并不亚于对瘸狼的提防。

    人们以不是很友善的目光打量着风尘仆仆的明朝联络使者。

    这两百多个明军当中显然有好几个高级武官,还带着通译人员和一些外交时节。

    为首的武官姓张。左军都督府正三品的指挥使,同时领着一个三品的礼部侍郎衔。林三洪心中雪亮,这个礼部侍郎百分之一百是刚刚临时加上去的,就是为了方便和部落联盟打交道,因为大明朝没有统兵武将领部衙高衔的先例。一个左军指挥使担着礼部的差事,这本身就很滑稽,估计这些人都有差不多的身份,估计他们根本不知道礼部的衙门在哪儿……

    不管是几品几级,也不论是不是手握重兵,至少从身份上来说这些大明武官要面对的是蒙古部落之王,身份上根本就不对等。也许这些武官根本就不把各个约定俗成的部落之王放在眼里。任何一个部落的总人口都不一定有他们手下的军队更多。但是到了这种场合,大明朝的武官必须行下礼,表现出对部落首领的尊敬,承认这些部落首领是一个更高的等级。

    看着这么多部落首领济济一堂,张姓武官犹豫了一下,用很生硬的蒙古礼节微微弯腰:“草原上的……诸王,我是……”

    眼前的场面确实让人感觉可笑,大明朝除了宗室之外,,自开国至今的王爷加起来也没有这个大帐篷里的“王”更多,忽然一下子就冒出十好几个王爷,让几个高级的大明武官感觉很滑稽。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别说是十几个王,就是十几个大汗也得先承认了再说:

    “诸位大王……”武官的文采很糟糕,不大适合处理这种场面,偏偏还要用蒙古人可以接受的方式讲话。事先他们肯定有一片文章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下来,要不然这些武人没有这种抑扬顿挫的腔调:“天覆地载,旭日吐华,人居南北……”

    一大串各自都听不明白的客套话,经过通译人员的翻译之后更走了原本的味道,搞的蒙古都不知道这个武官说的什么,众人面面相觑,大眼盯小眼的互相看着……

    瓦图王郭四妹最先开腔:“张将军,说正事吧,咬文嚼字大家都听不明白……”

    这回轮到张姓武官吃惊了。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一身蒙古贵族的装备,坐在诸位部落首领中间,俨然就是某个部落的首脑,一开口却是字正腔圆地地道道的汉话,还带着很明显的湖广口音……

    旁边的通译刚要开口,张将军一拨这个脑筋没有反应过来通译说道:“别译了,这话老子听的明白……”

    张姓武官仔细看了看郭四妹,实在不懂这个年轻的蒙古怎么能说如此流利的汉话。

    看到张姓武官的诧异神色,郭四妹笑道:“张将军不必存疑,我本就是汉人。”

    汉人走蒙古的部落之王?这……这也太荒诞了吧?猛然在众多的蒙古部落首领之末瞅见一身蒙古人装备的林三洪,心中登时雪亮:

    这些人早就接到了从乾清宫直接发出来的密旨,这道密旨根本就没有经过部衙,也不走都督府的程序。直接送到个人手中,阅后即焚,可见朱棣的重视程度。密旨中言明在蒙古各部落之中有自己人接应,并且点明这个人就林三洪,若是谈判的时候遇到阻难,可以找林三洪解决。

    众人以为林三洪最多是在部落里做了蒙古人的幕僚,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竟然还扶植了一个亲信成为部落首领,这可就简单多了。

    “哈哈,原来是自己……是汉人呀,这就好说了,哈哈……”张姓武官打个哈哈儿,让尴尬的气氛轻松下来不少,一拨拉旁边的通译:“下去,你们几个都下去,这里用不到你们了。”

    郭四妹用蒙语和其他的部落首领商议几句,起身说道:“张将军,左右再无旁人,咱们该说正事了。”

    早就厌烦了陌生的蒙古礼节,一直等着说正事呢。张姓武官对着郭四妹拱手为礼:“这位王……首领,能代表十三部落联盟么?”

    郭四妹不卑不亢的说道“刚刚开始,我可以代表所有的部落了。”

    “那就好,那就好,皇上的意思……那啥,我是说呀,咱们过来就是帮助蒙古……兄弟共同抵御敌人的。”

    “你们带了多少人马?”

    “四千。”

    “只有四千?怕是不够吧?”

    “接到兄弟们的求援,我们带着甘三卫的弟兄们星夜而来,率领的都是最能跑的骑兵还有一个营头的神机兵,兄弟们不顾一切的往这边跑,为的就是救援兄弟们。”张姓武官一口一个兄弟,既把部落的蒙古人称为兄弟,又把自己的部曲称为兄弟,听着都已经“眼花缭乱”了。可是这不要紧,只要意思表达清楚了就行。

    “因为时间太急,最先只有四千兄弟过来,”张姓武官横手为刀,在自己的脖子里虚虚一斩,双手前递做个把人头奉上的姿势:“时日之内,哈密三卫,赤斤卫、肃州卫还有我们甘三卫的主力就可以到达,六万披甲战兵,两千神机火器兵可以集结在蒙古兄弟的身边,若是误了半个时辰,老子……不是,我是说标下愿将人头奉上。”

    郭四妹一针见血的指出其中关键:“六万多精锐战兵,归谁指挥?”

    大明王朝和蒙古各部积怨已久,虽然各部落因为太过遥远的关系没有直接个明朝军队打过战争,可对于明朝的戒备之心一点不曾少了。呼啦一下子放六万敌人在自己身边,心里还能没有一点这样那样的想法?

    张姓军官没有说话,而是命人捧出一个三尺多长的狭长锦盒,很恭敬的递到郭四妹手中。

    郭四妹不知其意,打开锦盒,取出一柄长剑。长剑装饰极为华丽,镶金嵌玉一看就知道不是凡品。

    长剑方一取出,所有的大明人员立刻跪倒,口呼万岁。

    “这是我大明皇帝随身携带的天子剑,可指挥调动所有人员,有不尊号令者,不论王公贵戚,可以此剑斩之。现我大明皇帝将此剑赐于蒙古之王,节制我部人马……”

    这等于是指挥权,也就是说,六万多军队的指挥权在部落联盟的手中。

    在一边默不作声的林三洪差一点就笑破了肚皮:朱棣玩儿的这一手太拙劣了,怎么看都象是在唱戏。

    不是没有见过朱棣,从来也没有见过朱棣带着什么佩剑,所谓的天子剑,完全就凭空杜撰出来的玩意儿。调动大军需要很多手续和符领,缺少了任何一环节都指挥不动,不是说弄一把装饰华丽的天子剑就能随心所欲指挥大军的。朱棣弄这么一个玩意儿出来,说好了赐给蒙古诸王,让他们指挥军队的。要是不接,等于是让大明军队自己指挥自己,要是接受了,就等于是承认了大明天子的赏赐,所有的权限都是明朝赏赐下来的,这里头的差别可就大到了天上去。

    就算是郭四妹代表部落联盟接过了天子剑,也不可能真正指挥大明朝的军队,这玩意儿仅仅是一个象征意义罢了。真要是说道大军调动行军打仗,离开了大明军队内部的指挥体系,谁也玩儿不转。何况军队本身也不可能做出愚蠢的决定去听从一个小小部落首领的指挥!

    只有外交意义而没有实际意义的天子剑,仅仅是为了表面一个态度:大明朝对各部落没有敌意,也没有任何非分之想。至于真正的东西……真正的条件是张姓武官可以做主的吗?

    所谓的六万大军,根本就不是明朝的主力,这些军队只不过是为了确保大明王朝出兵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是来保护部落联盟不被敌人消灭的。真正要想打败帖木儿的“百万狼群”,还要拿出更大的本钱。真正想要接受汗国的各个部落和广阔领土,不是玩儿这种花里胡哨可以做到的,还需要一连串的交易和保证。

    张姓武官又命人取出一些精美话里的金银玉器,说是朱棣的馈赠,然后表达了大明皇帝对十三部落联盟的问候,总之是说了一大串好听的吉祥话儿。

    郭四妹不住的把这些话语翻译给各个部落首领,各个部落首领的脸上逐渐露出了笑意,然后又很正式的馈赠给张姓武官一把蒙古弯刀,说明这个东西和朱棣的天子剑一样,可以指挥蒙古各部人马。

    双方玩儿的都是虚的,各部的指挥体系和大明王师不一样,联盟本身就是一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